2008年1月30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纳税人的钱原来还可以这样用
嵊钧

  我们总是说,大千世界,无奇不有,现在就有一例说明了这个道理:1月26日,一枚直径为3.33米、重达2.45吨、名为“开元通宝”的巨型青铜仿古钱币,在河南安阳一家公司铸造成功。1月29日,它将和一尊司母戊青铜仿真大鼎、八枚直径为50公分的较小青铜币一起,送交某省的财政厅,作为该部门大厅的饰品摆放,象征为国聚财、一言九鼎(1月28日《东方今报》)。
  说这是一“奇”,奇在有人居然能想出以这些东西做大厅饰品的主意,奇在纳税人的钱原来还可以这样用!
  说什么象征为国聚财,如此乱花钱的主能为国聚财吗?为国散财还差不多。但是,说象征一言九鼎,却还是非常贴切的。你看,敢于并且能够铸造这样一些东西来做大厅饰品,不就是个明证吗?否则,且不说敢不敢铸造这样一些东西做饰品,单说能不能铸造它,就是个非常艰难的事。比如,这则新闻见报上网后,马上就引来一片骂声。如果这个财政厅没有一言九鼎的权力,如果他们需要把这个想法报经一个真正对公民负责的人大进行审议,能够获得通过才是怪事!
  那么,接下来我当然就会感到非常悲哀了。为什么呢?就是因为这个财政厅的一言九鼎!很明显的道理,当这个财政厅能够一言九鼎,那么基本上就是它想怎么用纳税人的钱就怎么用。而又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前提,于是,无论多么荒唐的花钱方案也会出现在这个财政厅的文件中。再接下来,你将难以指望它会管好钱袋子、为民谋福利了!
  但是,当有人说一定要找出这个“某省的财政厅”到底是哪个省的财政厅时,我却觉得并没有多大必要。想一想,它会是一种偶然吗?我甚至这样想,如果没有网络,这件事恐怕就不会有如此多的公众以这样一种方式知道,当然也就不会有如此激烈的公共舆论反应。那么,以仿古钱币、青铜鼎等当大厅饰品的做法会被其他省市财政厅群起效仿,也未可知。所以,需要反省的是整个财政体制,是整个公共事务决策体制。否则,即使有“某省财政厅”因此事而臭名远扬,却难免今后其他财政厅还会弄出别的什么令人称“奇”的花招来。